鞍鋼、本鋼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最早一批恢復生產的鋼鐵企業,是我國鋼鐵工業的搖籃,鞍鋼被譽為“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本鋼是“共和國功勛企業”。2020年,鞍鋼生產鐵精礦4017萬噸、粗鋼3819萬噸(位居全國第4位);本鋼生產鐵精粉840萬噸、粗鋼1736萬噸(位居全國第11位)。兩者總部均位于遼寧省,直線距離不足百公里,鐵礦資源毗鄰。在鋼鐵行業加速兼并重組的背景下,鞍鋼、本鋼重組一直是行業關注的焦點。兩企業重組之路坎坷而漫長,成果來之不易。
(一)初次嘗試
早在2003年,遼寧省政府就開始積極推動鞍鋼和本鋼聯合重組。2005年,遼寧省啟動了聯合重組工作;當年8月,鞍本鋼鐵集團成立了董事會推進委員會并掛牌。由于諸多方面原因,兩者未能實現實質性重組。2010年,鞍鋼重組了同為央企的攀鋼,本鋼也在遼寧省的推動下對北營鋼鐵實施了兼并重組。
(二)多次探索
隨著2016年寶鋼與武鋼重組成立中國寶武后,我國鋼鐵行業迎來了新一輪兼并重組的浪潮。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資委等部門多次組織調研、召開專題會議,并印發了一系列文件推動兼并重組,其中,鞍鋼與本鋼的聯合重組是重點討論的內容之一。由于兩企業均存在較為沉重的歷史包袱,且剛從2015年的行業低谷中走出,雖經多次探討研究,但始終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三)終成定局
“十三五”末期,隨著鋼鐵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大幅好轉,加之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的推動下,鞍鋼、本鋼體制機制改革取得新進展,歷史遺留問題得以有效緩解,鞍鋼重組本鋼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在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遼寧省將推進本鋼等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2021年4月15日,本鋼板材發布公告稱,鞍鋼集團正在籌劃重組本鋼事項。2021年8月18日,本鋼板材發布公告稱,遼寧省國資委收到國務院國資委、遼寧省人民政府聯合下發的通知,同意鞍鋼集團對本鋼集團實施重組,由遼寧省國資委向鞍鋼集團無償劃轉本鋼集團51%股權,標志著本鋼正式加入鞍鋼大家庭。
鞍鋼重組本鋼的戰略意義
(一)保障鋼鐵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鐵礦資源保障是我國鋼鐵行業發展的長期之痛,由于缺乏定價權,鋼鐵行業利潤長期被國外鐵礦石企業“吞噬”。鞍本地區鐵礦資源豐富,鞍鋼重組本鋼后鐵精礦產量可達5000萬噸級,將成為世界前五大鐵礦石生產商,未來兩者在資源勘探、礦山建設等方面統一籌劃,還將進一步提高鐵礦石產量和國內自給率,讓國內鐵礦資源真正發揮“壓艙石”作用,能夠更好地應對突發事件、維護產業安全。另外,鞍鋼、本鋼同為我國制造業用鋼的重要生產基地,重組后可與中國寶武形成“南北”兩個超大型鋼鐵央企,保障我國國防軍工、制造業用鋼的供應安全。
(二)重塑中國鋼鐵產業發展格局
我國具有冶煉能力的鋼鐵企業數量高達500多家,產業集中度不高已成為鋼鐵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障礙。中國寶武的系列重組開啟了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的新篇章,鞍鋼重組本鋼后將成為我國第二大、世界第三大鋼鐵企業集團,2020年粗鋼產量合計達到5555萬噸,將促進前十位鋼鐵企業集中度提高近2個百分點,這對于進一步優化我國鋼鐵產業結構、重塑鋼鐵行業發展格局、打造又一鋼鐵行業世界一流企業具有重要意義。
(三)引領傳統國有企業改革創新
鞍鋼和本鋼同為傳統國有企業,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鞍鋼是中央企業,本鋼是遼寧省屬國有企業;按照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要求,鞍鋼在體制機制創新、現代化管理體系創新等方面走在國有企業的前列,重組本鋼后將打造“央地”國有企業重組和改革樣板,這對于傳統國有企業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四)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
國家高度關注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鞍鋼重組本鋼可以有效整合東北地區鋼鐵及產業鏈資源,實現鐵礦資源開發、生產經營、技術創新、客戶資源共享等多方面協同,有利于提升東北地區鋼鐵及產業鏈的競爭力,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
(五)規范鋼鐵行業市場秩序。鞍鋼、本鋼均以板材產品為主,在汽車用鋼、家電用鋼、電工鋼、管線鋼和特殊鋼等產品方面有很強的協同效應。重組后國內部分產品的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得到提升,中國寶武與鞍鋼兩家超大型鋼鐵企業的高檔冷軋汽車板市場占有率可達到80%以上,家電板市場占有率60%以上,電工鋼市場占有率60%以上,對于規范鋼鐵行業市場秩序,尤其是對東北地區市場秩序將起到重要作用。
重組后鞍鋼集團發展建議
(一)加快推進生產經營協同發展
一是實現產品產線協同分工。鞍鋼、本鋼生產線存在很強的互補性,可結合生產特點,對產線進行合理分工,實現產線協同和專業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二是實現礦山資源協同開發。重組后通過話語權提高,更加有利于整合鞍本地區鐵礦資源,可以發揮雙方在礦山開發方面的資源、技術和人力優勢,在礦權獲取和項目建設上統一規劃,進一步做大、做優、做強礦業板塊。
三是實現采購銷售協同開拓。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發揮雙方的批量采購優勢,共享優質采購資源、共建采購和招標平臺,提升大宗原燃料市場上的議價能力,降低采購成本;另一方面,雙方在汽車用鋼、家電用鋼、電工鋼、管線用鋼等鋼材產品上有很強的協同效應,可以通過整合市場銷售渠道、客戶資源以及用戶服務能力,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和定價話語權。此外,還可以實現技術創新、資金、管理等多方面的協同,主要看重組后雙方的整合融合程度,是否能實現1 1>2的重組效果。
(二)加快推進企業間融合發展
一是發展戰略的融合。重組后,集團層面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從“新鞍鋼”的角度重新審視發展目標和發展路徑,充分考慮協同發展所帶來的新變化,優化鞍鋼發展戰略,并深入研究進一步通過兼并重組擴大規模的可行性。
二是體制機制的融合。重組后,要進一步加大體制機制的融合,積極推進改革工作,破除限制性環節,讓企業間發生“化學反應”而不是簡單的物理堆砌,著力避免“并而不合”“大而不強”等問題。
三是企業文化的融合。鞍鋼、本鋼作為老牌國有企業,在漫長的企業發展過程中均形成了各自獨特的企業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企業的每一個員工。重組后應高度重視企業文化融合和重塑,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尋求文化共識,促進企業文化融合發展。
(三)加快推進地企融合發展
鞍鋼、本鋼在所處的鞍山市、本溪市經濟發展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是地方經濟的支柱企業。此次重組的成功,也是得益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解決了一系列歷史遺留問題。在推進重組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建議充分發揮中央企業的資源整合、協調能力,結合地方資源優勢和產業結構特點,以鋼鐵產業為核心打造地方特色產業生態圈,促進地方經濟良性發展。
(四)加快推進體制機制改革
鞍鋼重組本鋼后,除了快速推進協同、融合發展,更重要的是如何以改革的辦法突破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建設符合市場規律的競爭機制和勇于擔當的干群團隊,為更高水平的發展清障搭臺、架橋鋪路,真正實現創新引領發展,既大又強。同時,重組后將面臨更多協同管理壓力,需大幅提高企業的決策效率和高效的執行力,確保決策與部署自上而下準確迅速地貫徹和落實。
(五)加快優化資源配置
重組后,在強化各子公司、各基地協同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資源的優化配置,尊重優勝劣汰的競爭規律。堅決退出缺乏市場競爭力、沒有發展前景的無效資產、低效資產,不能依靠集團的優勢成員企業對這些劣質資產搞“輸血掛氧”式的救濟。通過借助競爭力評價體系或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在重組協同的過程中扶優扶強,把優質資源配置給優勢企業,確保有效、有序發展,從而提高企業的資源配置效率,破解國有企業投資成本高、效率低的痛點。
“十四五”是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
“十四五”期間,我國鋼鐵工業將全面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也是實現由大到強歷史轉變的關鍵期。為扎實推進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應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把綠色低碳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和前提。綠色低碳是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推動全行業發展質量提升的重要前提。按照國家對鋼鐵行業低碳發展的新要求,遵循強化源頭治理、嚴格過程控制、優化末端治理的原則,以低碳發展為“牛鼻子”,促進鋼鐵產業原料結構、用能結構、流程結構的優化調整,以及先進節能技術、環保治理技術、低碳冶金技術的變革創新,實現鋼鐵行業在更高水平供需平衡層面的全方位提升。加強鋼鐵與石化化工、建材等領域的循環綠色耦合發展,促進行業間協同降碳,實現低碳要求與產業發展的協調。按照超低排放改造要求,推動重點區域內企業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其他區域鋼鐵企業全面實施超低排放改造,使污染物排放量在現有基礎上再實現20%的下降。同時,結合國家鋼鐵產能產量“雙控”政策導向,應更多地利用環保、低碳、能耗等手段控制鋼鐵產量的盲目增長。
二是把穩定原材料供應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十四五”期間,有必要把推進鐵礦石資源戰略保障體系建設提升到國家發展安全的戰略高度,建立國家層面的對外協調機構,加大現有企業海外權益礦的高效多元化、多渠道供應能力,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提升開發水平,多管齊下,標本兼治,突破資源“瓶頸”,支撐國家鐵礦資源戰略保障。同時,加快廢鋼加工配送體系建設,提高國內外廢鋼資源保障能力,增加廢鋼供應,減少鐵礦石需求。
三是把創新能力建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要實現鋼鐵工業的高質量發展,就必須發揮好創新驅動和引領作用,通過創新尋求技術突破,引領市場需求,促進管理提升,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快推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促進研發投入、技術人才向優勢企業集中,逐步突破關鍵短板鋼鐵材料制約,實現自主保障;同時,應提高鋼鐵行業核心設備的設計制造水平,在低碳冶金、潔凈鋼冶煉、無頭軋制等前沿技術自主創新上取得突破進展。
四是把優化產業結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優化產業結構就是要優化布局結構、企業結構和流程結構,合理的產業結構是鋼鐵工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石。布局結構優化方面,要促進產業布局更加集聚化、生態化和區域個性化。企業結構優化方面,未來還需要繼續打造若干家世界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以及專業化一流企業,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流程結構優化方面,應把電爐鋼發展與相關政策的制定相結合,在電價、碳排放、環保、產能置換等方面給予支持,有效推進電爐鋼穩步持續發展。
五是把數字化智能化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高質量發展時期,鋼鐵工業要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實現現代化管理,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是必由之路。應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中心建設,打造一批智能化示范工廠,突破一批智能制造關鍵共性技術。同時,應推動行業管理的數字化轉型,利用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建設鋼鐵行業數字化管理平臺,建立鋼鐵行業預警機制,實現全行業安全運行監測的制度化。
六是把提升質量效益作為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產品質量、生產效率和經營效益是衡量行業、企業是否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必須把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作為所有工作的落腳點。“十四五”要加快產品質量性能和穩定性進一步提升,鋼材實物質量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量達到供需動態平衡,行業平均勞動生產率達到1200噸鋼/(人·年),行業利潤率達到制造業平均水平。(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 李新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