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發鋼管集團副總經理韓衛東日前指出今年鋼鐵行業的幾個關注點,分別為:產量上半年低增長,下半年高增長,需求:“錯配”+“存量”,進出口:從凈出口變凈進口、進口常態化,國外的產量和需求大幅下降,產能置換的變數,藍天保衛戰的收官之年以及冬儲的變數。
韓衛東說:“今年上半年鋼產量增長了1.4%,增長了700萬噸的鋼,與去年增長了9%相比,上半年的鋼鐵行業呈現一個低增長現象,為今年鋼鐵行業復蘇和繁榮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從數據來看上半年鋼產量一共增加了700萬噸,到了下半年7月8月單月增長量都超過了700萬,此狀態在下半年帶來了巨大的供需壓力。”
韓衛東認為,在下半年供需壓力下,四季度的產量一定會下降。可能導致下降的兩種方式,分別為秋冬季限產,給市場帶來平和波動;另一個則是被動限產,即市場價格下跌導致減產。他指出,不管是哪種方式,產量都要減下去。如果產量不減,則會出現嚴重的供需不平衡,造成嚴重后果。
疫情期間,需求的“錯配”特點明顯。春節過后的2月和3月疫情爆發,鋼的需求量忽然減少導致了價格暴跌,后期疫情快速結束,從4月份開始復工復產,需求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以上是一種搶工期和經濟復蘇的表現,鋼鐵行業的“錯配”特點,在所有品種鋼材供應上均有所體現。此外,為什么9月沒有出現鋼材需求爆發式的增長?韓衛東表示:主要原因在于今年的市場需求是存量,原來的項目計劃2020年就要干,而在疫情發生后,很多穩經濟的重點項目還沒有形成需求,最終需求要在四季度以后甚至到明年才能體現。如果今年8月份的固定資產投資出現12%以上的增長,甚至更高,那么需求就會顯現出來,但目前只達到9%,既然增量沒有出來,就不能期望10月份出現爆發式增長。
在鋼材進出口方面。韓衛東認為:進口的狀態將成為常態化。2015年到2016年中國的出口都在1億噸以上,后來逐漸的降到了7000萬噸,并繼續下降。也就是說即使沒有疫情,中國鋼鐵出口都呈下降狀態。為什么會出現進口常態化的局面?韓衛東說:“全世界中國以外的鋼需求沒有增量,一直是在減量,所以鋼材會向中國銷售,比如馬來西亞的鋼鐵,其成本比中國要低300塊,即使運至中國后價格還比中國低200塊,所以不要認為進口對我們的沖擊結束了。”
在后疫情時代,韓衛東主要關注了幾點:鋼鐵行業失去了政策“紅利”,進入先進產能過剩時代,中國新發展時期的機遇、經濟復蘇的機會以及經營模式的轉變。
韓衛東說:“在過去的2015年和2016年以后,我們經歷了淘汰落后產能,而后又經歷了三年的藍天保衛戰,三年藍天保衛戰里每年秋冬限產力度十分大,如此才有了市場的穩定的狀態,但在藍天保衛戰在今年收官后,就沒有了這一“紅利”,所以失去了政策的紅利的時候,在國內外如此復雜的市場,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來應對未來的變革。”
挑戰與機遇并存。韓衛東指出:明年是五年計劃的開局之年,是雙循環的開局之年,也是建黨100周年的重要時刻,當前全球經濟呈現負增長,全球經濟衰退,明年全球經濟復蘇加之與中國新的發展階段機會疊加,企業可以趁此機會大力發展。此外,企業還要進行經營模式的轉變,在金融模式下,要順應時代潮流和趨勢,無論市場漲跌,都能賺錢和生存,這就是一個好的模式。在新形勢下,企業還要布局終端,很多終端企業,包括與終端有關系的企業,要研究終端客戶的數據和需求,因為在市場下沉的時候,就會發現還有一個很廣闊的市場。(現代物流報)
|